朕在红楼当暴君

榻上参禅

历史军事

「元春姐姐,太子哥哥会杀我吗?」
幽深巍峨的宫殿内,忽明忽暗的烛光里,一个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14章:王子腾,夷三族

朕在红楼当暴君 by 榻上参禅

2025-5-7 16:08

  京营,中军大帐。
  宦官戴权。
  北静王水溶,神武将军冯唐,史家兄弟等勋贵。
  贾雨村,张两位文官。
  李崇魔下所有重要人物,今儿一个不少都到齐了。
  水溶他们进帐后,看见贾雨村,纷纷目露好奇之色。
  今儿能站在这中军大帐里的人,无一不是皇帝的心腹之臣。
  此人身形高大,姿容甚伟,他是谁,以前怎么没见过啊!
  一众勋贵看着贾雨村,贾雨村也在默默观察着他们。
  看来看去,发现帐中只有他和张两个文官,贾雨村心下讶然,又欣喜万分他惊讶的是,皇帝魔下只有这么点人,却能扳倒胡玄机,拿下王子腾,真真圣天子临朝,心智和手段都深不可测。
  他欣喜的是,皇帝魔下文官不多,
  不,不是不多,而是很少,
  如此一来,岂不正是他施展平生所学,大展宏图的好机会吗?
  想至此处,贾雨村嘴角微微上扬,心说天聪朝将来的内阁首辅,我贾雨村志在必得。
  众人到齐之后,李崇轻咳一声,道:「众位爱卿,朕明日即将归京,在此之前,有件事要和大家议一议,那便是王子腾,该如何惩处?」
  众人闻言,纷纷低头思索。
  便在此时,北静王水溶率先开口,道:「王子腾举兵造反,罪在不赦,微臣建议诛其九族,震宵小,以做效尤。」
  水溶此言一出,当真石破惊天,那些勋贵们,一个个面色大变。
  诛九族,这可是最最严厉的雷霆手段了。
  古往今来,几乎每一位皇帝,都将诛九族挂在嘴边,可真正被诛九族的,却只有杨玄感一人而已。
  为何?
  因为诛九族打击面太大,会影响朝局稳定,会搞得人心惶惶,甚至会把一些本来忠心耿耿之人,一夜之间给逼得造反了。
  就拿王子腾来说,大干开国百余年,一众开国勋贵互相联姻,几乎家家有亲。
  若是诛其九族的话,几乎每一个勋贵家里,都得死上一批人,也包括今天站在这里,为皇帝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众勋贵们。
  军帐之内,一众勋贵面面相,神情凝重之极。
  北静王这话,该怎么接?
  反对吧,会不会显得我们不忠心?
  赞同吧,你让我们自己杀自己?
  老子提着脑袋,冒着全家被杀的风险,跟着皇帝九死一生,最终干掉了逆贼王子腾。
  结果,我还得死全家,那老子当初,还不如跟着王子腾干呢!
  想来想去,这不是扯淡嘛!
  保龄侯史见状,站出来说道:「陛下,微臣以为北静王之言不妥,
  就拿微臣来说,微臣的祖母是王家之女,依着北静王的意思,连我都要杀了?连我们史家全族,也要被抄家灭族吗?」
  说至此处,史满面通红,『扑通』一声跪倒在地,叩首道:「陛下,微臣不是为逆臣王子腾求情,而是诛九族实为不妥,也有损陛下仁德,还请陛下明察!」
  有人带头,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。
  一众勋贵纷纷跪地,说自己家和王子腾也沾亲带故,真要诛九族的话,我们也得跟着一起死云云。
  甚至有人哭着说,死便死了,又有何惧,只是以后不能再为陛下尽忠,微臣心中愧恨无极云云。
  见此情景,李崇与北静王对视一眼。
  然后李崇微微一笑,一切尽在朕意料之中。
  李崇小手一挥,让一众勋贵别跪着了,都起来吧。
  他呵呵笑道:「众位爱卿过虑了,你们随朕出生入死,大败五万京营叛军,
  擒拿逆贼王子腾,为朕立下了汗马功劳,朕处置王子腾,若是连你们都牵连在内,那朕成什么了?
  哪怕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昏君,也不会自断臂膀,行此昏庸之事吧!我大干以仁治天下,朕即位以来,常以仁心自省,不敢轻施杀戮,诛九族此等有伤天和之事,朕宁死不为也!」
  说罢,李崇看向北静王水溶,道:「诛九族之论,爱卿莫要再提了。」
  北静王躬身行礼,点头称是,其他勋贵也纷纷行礼,齐声赞道。
  「陛下仁德为怀,感佩天地,臣等敬服。」
  一番拉扯之后,如何处置王子腾,还是得拿个章程出来。
  帐中众勋贵你看我,我看你,谁也不说话。
  毕竟不诛九族,那就只能夷三族了。
  这个牵连面小一些,但也会伤及他们,或者伤及他们的那些老亲们。
  要知道王子腾的母族和妻族,那可都是勋贵之家啊!
  突然,史鼎挠挠头,说道。
  「既然诛九族不妥,要不满门抄斩吧,既惩治了王子腾,也不会牵连到大家伙。」
  史鼎傻乎乎的提议满门抄斩,一众勋贵纷纷表示赞同。
  满门抄斩好啊!
  既惩治了王子腾,也不会连累到他们。
  就连一直没有表态的神武将军冯唐,都出言表示赞同。
  北静王水溶见状,连声表示反对,说满门抄斩太轻,不足以震朝中宵小之徒。
  还提起了二十七年的旧事,说当时凡是跟着先戾太子,义忠亲王谋反的勋贵大臣,有一个算一个,全都夷灭三族,没见着有哪个只是满门抄斩便算了。
  大干开国至今,北静王府一直都是开国勋贵之首,一众勋贵也都以北静王马首是瞻,可今日事关己身,他们也顾不了那么多了,纷纷出言反驳北静王。
  甚至有人阴阳怪气的说,当年先戾太子义忠亲王谋反,是怎么一回事,你北静王是真不知道,还是假不知道?
  至于那么多的勋贵大臣,尽皆夷灭三族,那是在惩处逆贼吗,分明是党同伐异,清除异己。
  礼部郎中张也出言表示反对,说谋逆大罪,就应该诛灭九族,最轻最轻也得夷三族。
  若只是满门抄斩,不是在变相的鼓励造反吗?
  反正只是死全家,牵连不到别人,那些宵小之徒跟着别人造反,甚至是蛊惑别人造反,岂不是更加肆无忌惮了吗?
  这些勋贵面对北静王水溶,最多也就是出言反驳,阴阳怪气几句罢了,可他们面对张敞这个礼部郎中,那可就豪迈多了。
  客气点的拿皇帝刚才的话来压张,陛下方才都说了,即位以来,常以仁心自省,不敢轻施杀戮,你一个文官,杀心咋这么重呢?
  不客气的,甚至直接开骂,儒家的仁义礼智信,仁字排第一,你好岁也是两榜进士,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?
  大帐内吵成一团,贾雨村冷眼旁观,一直没有说话。
  他在心里连声冷笑道,这些人跟随皇帝剿灭王子腾之时,个个甘冒箭矢,人人奋勇争先,可谓是忠臣良将。
  可一旦伤害到他们的自身利益,便坐不住了,一个个都跳了出来。
  呵呵,这就是勋贵!
  不对,文臣也是如此。
  甚至只要是人,皆是如此,也包括他贾雨村在内。
  想至此处,贾雨村微微抬头,瞧了眼高坐御座之上,面色如常,不见一丝喜怒之色的皇帝。
  他在心中不免付度,眼下这副局面,皇帝是早有预料呢,还是始料未及?
  这一切,李崇看在眼里,虽说早有预料,可还是稍微有点失望。
  难道你们真的看不明白,水溶和张,是在替朕说话吗?
  历朝历代,凡是稍微有点脑子的皇帝,在处置此种谋大逆的不赦之罪之时,
  皇帝都会全场神隐。
  先由心腹重臣提出一个极为严酷,让众臣难以接受的方案,皇帝则以有伤天和为由,一而再,再而三的予以拒绝。
  因为皇帝要仁德为怀,行事不能暴戾,不然容易在史书上留下污点,招致千古骂名。
  在诛九族,或者夷三族之时,皇帝为了彰显其仁德,不仅在议定诛杀范围之时神隐。
  在诛杀进行之时,也会故意放过那么一两个,表示皇帝仁德为怀,是不会赶尽杀绝的。
  前明开国皇帝朱元璋,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明君,也是读书人口诛笔伐的暴君,可他在杀人全家之时,每次都会故意放过那么一两个。
  比如胡惟庸案,前后株连三万多人,朱元璋却唯独放过了胡惟庸的小儿子,
  只是将其流放充军。
  还有李善长案,全家七十多口被杀,却放过了李善长的儿子和侄孙。
  再有蓝玉案,一共杀了上万人,却没杀蓝玉的女儿。
  不仅没杀,朱元璋还把蓝玉制成标本,送给了蓝玉的女儿,让她挂在床头,
  日日缅怀其父。
  嘿嘿,好贴心,有没有?
  而蓝玉遗腹子蓝昌建,似乎好像仿佛也没杀。
  而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九族的杨玄感,其实并没有严格按照九族消消乐来执行。
  毕竟人家弘农杨氏,还活得好好的,照样是名门望族。
  真要按九族全灭的玩法,弘农杨氏早他娘的杀绝种了。
  再说回议定诛杀范围之时,皇帝再三否决那个极为酷烈的方案之后,心腹重臣才会勉为其难,提出那个谋划了很久的备选方案。
  有了上一个极端方案的衬托,这个方案便显得宽容许多,朝野各方也就更容易接受一些。
  不知道是哪位大佬说过,中国人的性情,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,警如你说,
  这屋子太暗,须在这里开一个窗,大家一定不充许的。
 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,他们就来调和,便愿意开窗了。
  李崇和北静王水溶,一早便导演好了这场戏,一开始也很顺利,水溶提出诛九族,众人纷纷表示难以接受。
  接下来,水溶会按计划,提出夷三族,众人一想,这个比诛九族好,差不多也就默认了。
  可是让李崇始料未及的是,史鼎这个大山炮,平时了吧唧的,关键时刻给你拉了一坨大的。
  没办法,李崇只好亲自下场了。
  悠悠青史之上,也定然会记载,京营节度使王子腾谋大逆,众臣议定满门抄斩,上执意不许,遂夷其三族,自此坐实暴君之名。
  算了,暴君就暴君吧,谁让手下这帮山炮,玩不了这种政治高端局呢!
  埃,手下堪用的文臣还是太少。
  若是胡玄机,闫茂青,孟元康,或者是黄光升,赵温华,章凤翼,他们之中,但凡今天有一个人在这,水溶刚一张口,他们便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表演了。
  这种政治游戏,世家大族玩了几千年,早他娘的烂熟于心了。
  想至此处,李崇警了一眼贾雨村,心说这人是有才,但到底是小门小户出身,政治经验还是不足啊!
  要么就是他一直在揣度朕的意思,一时之间拿不准,不敢贸然开口。
  就在帐内众人吵得不可开交之时,李崇轻咳一声,缓缓站直了身子。
  他环视帐内众人,沉声说道:「诸位爱卿所言,都有几分道理,但是你们只考虑了自家的利弊得失,却唯独忘了,王子腾谋逆,朕才是那个最大的受害者。」
  李崇此言一出,贾雨村双眼一亮,神情微动,眼神莫名。
  刚才还吵得面红耳赤的一众勋贵,纷纷闭了嘴,跪地请罪。
  看到这一幕,李崇在生气之余,略感欣慰。
  看来这些人还是忠诚的,只是欠缺政治智慧,注定玩不了政治,只能是带兵打仗的料。
  「朕以冲龄践祚,年方十岁,外朝那些文武大臣,那些读书人,那些地方督抚,那些总兵参将,一个个都视朕为白痴天子,一个个都认为朕屏弱可欺,也正因为此,才有了王子腾谋逆一事,
  朕问你们,若朕不是十岁,而是二十,三十,正当壮年,若朕没顶着这个白痴之名,而是朝野公认的聪明睿智,英明神武之君,王子腾他能造反吗?他还敢造反吗?
  故此,朕此次大败五方京营叛军,擒拿王子腾,不仅仅是朕坐稳皇位之战,
  更是朕的立威之战,朕此次惩处王子腾,不仅仅是治其谋大逆之罪,更是要震朝野各方,震镊那些宵小之辈,
  朕联要用王子腾的人头,用王子腾三族的人头,告诉朝野各方,告诉整个天下,也告诉那些蠢蠢欲动的虫们,朕虽然年仅十岁,但绝非任人欺辱之君,若是有谁不信邪,非要来挑战朕,王子腾便是他的黄泉同路人!」
  说罢,李崇重新坐回御座,一脸无奈的挥挥手,道。
  「朕说完了,你们继续议吧!」
  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