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80章 督建祭台
大唐:武神聊天群 by 宁心静气
2025-7-14 00:10
看着长孙明兰一脸温柔坐在屋里,精致的笑脸上,挂着点点笑意,格外动人的模样,唐峰不由得多嘱咐了几句。“我在京中,还会怎么样呢?你放心才是。我就算不顾着自己,也要顾着肚子里的这个。”
长孙明兰自然不是那等会怨怪夫君的女子。
她柔声劝道:“你能够为国征战,是荣耀,我怎么会怪你呢?你出门在外,也要小心些。等明天,我便叫人为你打点行装,也躲准备些东西,省得在外不方便。”
虽然是在劝慰唐峰,但是长孙明兰,却又忍不住的担心起来。
唐峰是她的夫君,是她孩子的父亲,是她的依靠,也是整个唐国公府的支柱。虽然深信唐峰的本事,但她又怎么能够安心?
畅-编:
毕竟战场上,刀剑无眼。
但是唐峰的身份,就注定了他不可能永不出战。他是大唐的军神,是顶天立地的英雄!
她不能阻止他上战场,但她也不能不担心。
见那小女人脸上,快要掩饰不住的忧愁,唐峰不由得在心中暗叹一声。他将女人揽进怀中。
“我与高句丽对战已有经验,前两次均是大胜而归。你便放心吧。此番平定高句丽,我亦是有把握的,必定不会有事。你在府中好好养胎,等我回来,可好?”
唐峰拍了拍女人的背,低声安慰。
“我知道,你本事大,定然能够得胜归来。”女人崇拜的目光,看得唐峰心中一片熨帖。
虽然依旧还是有些不舍,但唐峰第二天就早早的到了军营,他要亲自去选定,这一次,哪些人跟随他一同前往高句丽。
而长孙明兰,则是在府中,为唐风备好要带的一些东西。
倒也不难,唐峰出征多次,都已经形成了定例,她也不用太过操心。其实交给管家唐贵的话,他也能够办得妥妥贴贴。
但是长孙明兰还是亲自过问。
因为唐峰是他的夫君,也因为,这样,她才能让自己冷静下来,不要踩过担忧,以至于做出让唐峰为难的事情。她是他的妻子,应该支持他,而不是让他为难。
唐峰这边已经开始准备出征事宜,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,却是还在试探唐王李二的意思毕竟主帅定下来了,那么他们二人到底谁随军出征?
还是谁都不去呢?
他们不知道唐王的想法如何。
究竟是赞成皇子上战场历练积累,还是开始猜忌了呢?
今日早朝上,便又有人,在太子李承乾或是魏王李泰的指示下,旧话重提。
“陛下,现今平定高句丽的主帅已定,唐国公也领命到军营中去了,不知陛下是否有意让哪位皇子随军出征?毕竟,若是唐国公一举打下了高句丽,也需要有人主持战后的安排。”
唐王却没有理会这人的话,反而提了另外一件事。
“泰山封禅的祭台建造的折子,今日联已经看过了。就照着折子上说的建吧。众卿家以为,谁去督建合适啊?”有了督建泰山封禅祭台一事,这些人一时也顾不上平定高句丽的战功了。
毕竟泰山封禅这样的大事,能够插上手,那可比战功收获得多。
“泰山封禅乃是祭祀大事,实在要慎重对待。这祭台的建造,既然是工部与礼部商议的,自然是他们二部众人更为熟悉,不容易出什么差错。”
长孙无忌首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。当然了,这话跟没说也是一样的。
“长孙大人说的是,要说建造祭台,自然是工部的人最为娴熟,而礼部的人通晓祭祀礼仪,对以往的泰山封禅多有了解,有他们从旁协助,想来不会有什么差池。”
房玄龄也是跟着说了些场面话。谁都知道是这么个道理。
就连唐王李二自己也是让工部和礼部上折子。
但现在最重要的不是由哪一部的人去建造祭台,而使由谁去督建。李承乾身为太子,自然想去。
毕竟,储君是最有资格代天子安排泰山封禅事宜的!
昔年始皇帝和汉武帝,均是自定礼仪,亲至泰山,而后才派人在岱顶立石0.
此次唐王李二,要派人先去修整,建造祭台,而后再亲去泰山行封禅礼,自然是太子代天子前去督建,才是最为合适的。
李承乾很想自己开口,想了想,还是冷静下来,让一个礼部的官员,替他先试探一下唐王李二的态度。毕竟之前他与魏王李泰均想要随军征讨高句丽,但是唐王几次都没有表态。
他如今有些摸不准父皇的意思。心中有些担忧。
“陛下,若说督建祭台一事,做合适的自然是太子殿下。太子殿下身为储君,身份尊贵,可代陛下亲往泰山,建造祭台,以示陛下泰山封禅的诚心,告慰上天。”
这话要这么说,也是有理。
毕竟这时候的人们,总是信奉皇帝乃天子,是奉天命牧民。一般说来,应该唯有天子,才有资格祭天。
泰山封禅,封乃祭天,禅乃祭地。
要建造祭台,为表诚意,虽天子不能亲往,也该是太子代天子亲去,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“正是此理。泰山封禅乃是祭天地的大事,万万不可马虎。建造祭台此等要事,还是太子亲往,才更显庄重。”李泰听到这里,心中有些急。
若是太子李承乾有了代天子亲往泰山修建祭台,以待封禅所用的差事,那这太子的名3.8头,岂不是稳了?但是这些大臣说的也不无道理。
他作为一个皇子,的确不如太子那般,名正言顺!
他自认为人处事也好,论聪明才智也好,自己半点不输给李承乾。
只是因为李承乾比他出身早一点,于是他便是太子,一出身就身份尊贵!他也是父皇和母后的亲生儿子,所差的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名正言顺!
只要太子还在位,不管之前遭受过什么处罚斥责,只要太子之位还在李承乾身上,那么日后若是父皇驾崩,李承乾就名正言顺的继承人!
而他若是要抢,便是谋逆!可他又怎么甘心?
只有李承乾被废,他才有可能。